大河网讯 近日,许昌学院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合作,在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实现了新型铜银铋碘薄膜光伏材料领域最高的光电转换效率。
该项目研究成果是在许昌学院实施的OPCE育人体系下,由许昌学院本科生李冰欣和姜思雨率先开展研究,并与许昌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范二闯共同完成。
让本科生走进实验室,深度参与科研,并形成高质量科研成果,这在许昌学院并不是个例。
据悉,近年来,许昌学院积极探索地方本科院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打造了OPCE(Open, Practical and Creative Education)本科生创新教育理念及其育人体系,将“开放(O)”与“实践(P)”融入创新(C)教育(E)全过程。
“在校内外多元协同的开放教学环境中,我们努力构建‘产学研教科创一体化’教学体系,以项目为驱动,实施研究性教学,希望通过开放的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创新思维和综合创新能力,为地方本科院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方案。”许昌学院院长、中原学者郑直教授介绍,该项目经过教研团队15年的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OPCE教育理念及育人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开放性创新实践训练为主线、全员导师制和项目式教学为抓手,实施校政企所协同育人,有效解决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创新课程不能与专业教学相融合、教学实践环节与产业创新需求和教师科技创新脱节、缺乏校内外协同育人有效机制等问题。该项教学改革获得了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成果经验在全国13个省市的22所高校推广。
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工作情况》以《许昌学院“四个突出”探索应用人才培养》为题印发成果经验,同时,《坚持问题导向探索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机制》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秘书局报送领导同志参阅,《“OPCE”理念下本科高校创新教育实践探索研究》被全国政协副主席批示。
OPCE教育理念及其育人体系打破了传统封闭的教育教学思维,构建开放的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在问题解决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获得创新成果。
构建开放性创新教学体系。以贯穿本科学程的《开放平台实践课》(6学分)为主线,将通识教育、创新实践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打造创新课程群(40-45学分)。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壁垒,实施研究性教学,依托校内外开放性创新平台,学生在校内外导师的带领下全员全程参与科技创新课题研究,实现师生双向驱动,朋辈互助互促。实施三层次创新训练计划,从基础技能训练,到创新方法强化,再到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贯穿四年本科学程。形成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融通的“产学研教科创一体化”创新实践网。
形成系统化创新教学保障机制。搭建政校企所多元协同组织架构,许昌市每年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支持学校与黄河旋风等企业合作建设创新平台和双导师队伍,学生深度参与平台项目。出台一系列管理制度,构建了质量监控和机制保障闭环。
15年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五个转变。5年来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竞赛、学术论文发表、国家授权发明专利等方面都取得了累累硕果。本科生参与完成的成果曾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参与的“雾化一扩散新型合金粉制备技术” “一种通过外加纳米材料在氧化气氛下烧制钧瓷的方法”等横向项目为黄河旋风、大宋官窑等地方企业新增销售额3.2亿元。
以科研带教学、促教学,让学生更多走出教室、走进实验室,参与到研发活动中来,以研究性教学培养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许昌学院的探索创新正在释放强大能量,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后劲的高质量人才赋能。
新闻链接:https://5g.dahe.cn/edu/202304081216914